“我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,以前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、住了今天顾不上明天,搬进了这里后,不愁吃、不愁穿、住得好,有地方看病,有人照顾我们,生活有了奔头。很幸福!”五保户谢大爷兴奋地说着生活上的变化。
在蛇形山镇光耀安置点,与谢大爷经历相似、感受相同的还有33人,他们都是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政策以来的受益者。原本居无定所,生活起居无人照料、难以自理的他们,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、家具齐全、水电费全免的新房子。一日三餐有保障,出门看病有人管,家具坏了有人修,生活补助有政策,疫情防护有人教,娱乐健身有场所,聊天干活有人陪,自己劳作有收成,蛇形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光耀安置点的贫困户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、对生活的热情越来越浓。
集中安置,尽早应搬尽搬
2018年9月,在娄星区委、区政府的积极支持与推进下,区划调整后的蛇形山镇光耀安置点迎来了建设施工队。施工队夜以继日、加班加点,土地平整、大楼建设、装修粉刷、水电安装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均在年底提前完成。2018年11月,该安置点投入使用。2018年12月,34名五保户实现应搬尽搬,住进了政府为他们出资建设的新家园。“以前一个人住,现在一群人住,有伴了。”“电视机、风扇、床、柜子、取暖炉、生纸、洗漱用品里面都有,第一次住这么好的房子,一定好好爱惜!”“政府出钱,干部服务,这下不愁吃穿了!”提起搬进新家,贫困户们都很高兴。
精心服务,全天候“专员”负责
安置点坚持政府引导、群众参与、属地管理原则,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,由蛇形山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刘周光担任顾问,党委副书记聂国清担任组长,负责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,注重职责明确和制度完善。同时,坚持依法治理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原则,保障五保户的参与权和知情权,民主推选附近居民和五保户担任安全保卫员、物品保管员、文娱委员、炊事员、卫生委员等“专员”,参与安置点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,以调动搬迁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。
胡斌是安置点的安全保卫员,院长外出时负责院内的大小事务。因清晨六点多会有老人陆续起床锻炼身体,胡斌便起得更早,帮助炊事员忙活早餐,熟练了之后,每天的中餐和晚餐也都会帮忙烹饪。因为掌握一些修理技术,安置点内但凡有家电、水电出现问题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胡斌的辛勤工作使得热水能够24小时供应、身体检查能够定时定期进行、基础养老金等补助能够按时发放、疫情期间各项防护措施落到实处,俨然像这个家庭的“大管家”。
谢春和是从五保户中推选出来的物品保管员,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老人一改往日“混日子”的懒散作风,积极为“新家”和“新的亲人们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“他变化很大。大家选他当了这个物品保管员之后,他干活勤快了,待人也热情了,总想着为集体做点事。”“邻居”大爷们将谢老的变化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
扶贫更扶智,物质与精神生活齐丰富
为了将“扶贫”与“防贫”机制有效结合,让五保户们能够自力更生享受耕耘收获的喜悦,蛇形山镇在安置点附近承包了一片土地,围上篱笆,供五保户们种植蔬菜。“地里种了十多种菜呢,小白菜、香菜、萝卜……都种了!”“每天拿着锄头去松松地、扯扯草、摘下菜,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菜,我们觉得很幸福,谢谢党和国家的政策。”谈到这一方“菜园子”,老人们很自豪,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。
“在地里干完活以后就是自由活动,大家可以帮忙洗菜、择菜、晒菜、收菜,可以到健身器材那里锻炼一下,也可以搞点娱乐活动。”“我们在这里生活很丰富,看新闻、看书、听收音机、拉二胡、弹电子琴、下象棋、唱歌、跳舞啥的都有,场地、乐器都有,干什么都行!”“过节日还会组织活动,大家坐在一起很欢乐,不孤单了。”老人们都说安置点的娱乐生活很丰富,一改以前独自生活时的单调乏味、孤独落寞。
朱老是这个大家庭中“资历最老”的成员了,在敬老院住的时间也最长。原本服过刑。离过婚的他,在敬老院里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惬意。读经典名著、关注时事新闻、弹琴、写文章,朱老成为了大家眼中“有文化的人”。“在这里,我找回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也不用为温饱发愁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!”
据了解,蛇形山镇共有光耀、洪福、泉塘三个集中安置点,贫困户均已分好房间并全部入住。今年,蛇形山镇将开展“回头看”,确保集中安置的贫困户能真脱贫。